为什么2025年开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
事实也确实如此,美国控制全世界的手段,除了他天下第一的军事实力外,还会用科技和金融将全世界都牢牢锁死,但其实让一个国家最难以承受的,就是粮食战争!
而当年刚刚加入世贸,准备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我们,就被美国用“粮食战争”给狠狠的上了一课,那场失败所带来的后遗症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而且最让我们耿耿于怀的,是我们在这场恶战中输掉的大豆,于我们华夏民族而言有着嵌进骨子里的情感,因为它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紧紧的契合着。
大豆最早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的神农时期,大豆就被作为“五谷”广为种植。
《诗经·大雅·生民》中就记载了周始祖后稷种植大豆的情景:“蓺之荏菽,荏菽旆旆”。“荏菽”就是大豆。而“豆”最初其实是一种青铜器皿,因为常用“豆”来装“菽”,所以“大豆”这一个名字慢慢代替了“菽”。战国后期,北方一度有40%的土地在种植大豆。
但大豆一是因为有豆腥味、二是吃多了胀气,三是大豆有轻微毒性,一旦没煮熟,食者轻则呕吐,重则昏迷!因为这三个原因,让大豆一直没能成为主粮首选。
公元前164年,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在炼丹时误将石膏点进了豆桨里,意外发明了影响我们千年的美食豆腐。
作为主粮,大豆的历史任务就此结束,但被边缘化的大豆却以另一种姿势顽强的契进了我们的历史中。因为大豆从主食慢慢变成了灶台边的调味品,汉朝在江西泰和县流传出来的豆鼓。魏朝古书上记录的腐乳。就连西周流传下来用鲜肉腌制的酱油,也在宋朝被大豆所取代。
与此同时,豆油在宋朝被发明,这一下又打开了大豆的另一种功能,就算当时的豆油还存在腥臭问题,但作为灯油和润滑剂来使用却绝对没问题。
于是到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人口的增长和农业开发,土地对于肥料的需求出现大面积上涨,大豆一下子打开了南方市场。
1800年,京杭大运河一年就能运送大豆250万石,而大豆贸易的发达也彻底改变了江南的货币体系,甚至当时一度出现了“豆元”这种货币。
不经意间,大豆陪同华夏民族走过了数千年,它就像一个文明粘合剂,从北到南,在中华大地上总能看到大豆的影子。但谁也想不到,1860年大清彻底放开东北的开垦禁止,会让大豆的百年兴衰史和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牢牢锁定在一起。
1850年,日本开国之后人口激增,日本政府发现中国的豆饼能够解决土壤肥力问题,由此东北大豆、豆油和豆饼变成了那个时期极为畅销的出口产品。从1897年到1907年的十年间,东北大豆每年就有450万石出口到日本。
1908年三井物产将大豆首次运到了欧洲,当时的欧洲正缺亚麻籽油和棉籽油,大豆的出现立刻成为欧洲抢手货。就这样,大豆出口从1908年的100万吨直线万吨。在那个全国进口都是赤字的年代,大豆出口的红利直接让掌控东北的张作霖成了军阀中少有的土财主。
据1926年的成都《民视日报》统计,北洋时期71个官僚军阀要员的私人财产合计总额为63000万元,张作霖凭借5000万的身家,成为最有钱的军阀。
那个时期,奉军的战斗力虽然不是最强,但论装备,又有空军,又有枪、炮、炮弹等军工厂的军阀,奉军绝对属于头一份。
但问题就在于那个时期东北的大豆贸易和运输线路都被日本人牢牢控制着,当时的大连已然被日本人打造了成东北亚豆业中心。
为了摆脱日本人,张作霖暗渡陈仓,偷偷修建了奉海铁路。当日本人发现了自己被耍时,奉海铁路早已通车。
对张作霖这一行为极为愤怒的日本人,在秦海铁路通车四个月后,在皇姑屯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惨案!
之后,接班的张学良主动将美国人引入东北的乱局,并在美国的支持之下奉军又修建了三条铁路支线,东北大豆短暂的摆脱了日本人的控制。
然而就在同一时期,大豆还在用另一种方式,努力的推着破碎的华夏大地缓慢前行。
1902年,军机大臣李鸿藻之子的李石曾赴法留学,1909年李石曾在巴黎开设豆腐工厂,而豆腐厂的工人则是李石曾从河北老家招募到法国的。
1914年一战爆发,法国人发现豆腐和豆浆能代替断供的牛奶,借着时代的红利,李石曾的豆腐厂在那个时期成为法国最赚钱的工厂之一。1915年,李石曾的豆腐厂年收入就达到了100万法郎。要知道那一年的法国,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基建和医疗领域总投资才779万法郎。一个豆腐厂一年的收入就能占法国这样一个世界强国公共投入的八分之一,能想象李石曾的豆腐厂当年有多赚钱。
然而赚了钱李石曾并没有忘记祖国,1916年他就在巴黎组建华法教育会。1920年,李石曾联合孙中山成立里昂中法大学。
而孙中山也在与李石曾的接触中,慢慢地认识到大豆的重要性,于是在他的《治国方略》中,多次提到了用“大豆工业”去打开世界市场,并以此来救国的想法。
不过李石曾和孙中山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李石曾创建的豆腐工厂里,那些被李石曾带去法国的工人,他们虽然都是文盲,但他们却都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工人们以工厂为基础,创建了留法勤工俭学的学校,这个学校当时吸收了一大批中国赴法的穷苦学子。
他们白天上课,晚上到工厂干活,同时吸收着欧洲的各种先进思想。而在这些学生中,有两个人,为中国日后的涅槃重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就是周恩来和。
而且为了给旅欧共青团筹集经费,在周恩来的倡议下,还在巴黎开办了一间“中华豆腐店”!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任谁都想不到,一颗大豆,却在见证着华夏大地的浴火重生。
1931年,看着逐渐摆脱控制的张学良,日本人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奉天,张学良在老蒋的命令下,未放一枪撤出东北。至此东北全境沦陷,东北的民族工业被全部掠夺。
东北大豆在此时变成了日本侵华的重要战略物资。1935年,在目睹了东北军民的流亡后,作曲家张寒晖,在西安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这一刻,大豆已然完成了他对于华夏民族的历史使命,当他收起华夏的卷轴时,在“它”的面前已然铺开世界地图!
1765年,大豆被东印度公司的水手沙缪尔·布朗从伦敦带回美国,这是美洲大陆第一次接触大豆。
1864年金韵梅出生在宁波,1902年金韵梅开始通过演讲和撰文的方式向美国人介绍大豆的优点。
一战爆发后,参战美军面临食品供应不足的问题,于是美国农业部委托金韵梅赴中国对大豆进行调研,最终金韵梅完成了一份详尽的报告。
他在北方的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没有人意识到大豆资源的珍贵性,豆农们丝毫没有保留的将种植经验全部传授给莫尔斯。三年后,莫尔斯将4451份大豆样本和中国四千年的大豆种植技术装进60多个箱子里带回到美国。
仅用两年,美国的大豆产量就超过日本,1934年超过朝鲜,1941年更是超过中国东北,但大豆要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农产品,还需要一个契机。
同一时间,日本切断了美国从东亚进口大豆的路径。日本的决绝,直接将美国的大豆潜能给彻底逼了出来。
1942年,美国农业部给农民发的小册子上写道:记住——当你种植更多的大豆时,你就是在帮助美国摧毁敌人!
那个时期美国刚刚变成全球第一,正愁着下不了场的美国农民听到号召立刻就来了精神,仅一年时间美国大豆的种植培养面积就从600万亩干到了1000万亩。
1943年美国豆油产量增长62%,超过菜籽油、亚麻子油,成为第一植物油,这一局面一直维持到今天。
这期间,美国不断试验着粮食武器的威力程度,从冷战对手苏联,到后院不听话的小弟智利、阿根廷,再到埃及、叙利亚,谁是他的敌人,谁不听话,美国可能会发起战争,但“粮食”才是美国最有效的战争武器!
于是,当千禧年的钟声响起时,美国又举起了他的“粮食武器”,偷偷将枪口瞄向了他曾经偷师的东方古国。
深耕自媒体五年! 当过小白,也被割过韭菜,什么直播带货好物分享小说推文等等都做过,目前深耕头条图文和TK这两条赛道! 个人坚信“信可以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