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3D打印食品:你真的敢吃吗?

来源:开云kaiyun登录网页    发布时间:2025-06-22 09:39:38

  普通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人造肉”安全吗?好吃吗?我们吃着动物肉好好的,为啥要“改口”?还有哪些“黑科技”食品有可能登上我们的未来餐桌?下文就为您一一解答。

  提起人造肉,你可别以为是某些小作坊里生产出的“三无产品”,现在的人造肉不仅在口感上能以“假”乱真,还具有安全、环保等许多优势。

  前者大家并不陌生,国内就有素鸡、素鸭等传统食品,而国外现在很流行一种素食汉堡,其中的肉饼就是用植物蛋白人造肉做成的。

  它通常是将大豆、豌豆、黑豆的植物蛋白进行分解,再利用机器模仿动物蛋白的成分进行重新排列,然后通过调味再现肉类的口感,有些产品还会加入甜菜汁调出肉类的红色。

  先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组织,分离出肌肉细胞,然后通过血清为肌肉细胞的生长和复制提供养分,逐步在实验室中培养出肌肉组织。

  听上去有些重口味,不过由于是真肉,在口感方面不需要太多调节,在制作的步骤中还能够最终靠调节脂肪成分,让它更符合健康膳食的需求。

  实验室里培养出来的肉,不需担心疯牛病、猪瘟、激素饲料等问题,制作的步骤相比于传统畜牧来说,不仅低碳环保,还能节省大面积的土地。

  当然,这种人造肉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伦理和成本方面,毕竟它过分颠覆了人们的常识:

  去年,基因编辑婴儿的话题闹得沸沸扬扬,甚至引发了不少恐慌。那么,下面这种基于基因技术的食品——基因编辑食品你怎么看?

  过目前各界基本有这样一个共识:转基因食品存在不确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监管。大部分人在购物时也会尽量回避转基因食品。

  基因编辑技术则是在植物本身基因组的精确位点去除或改变基因,并不插入外源基因,育成的生物类似于自然突变。

  进行基因编辑的理由有很多种。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蘑菇种植者就通过基因编辑去掉了蘑菇里面的褐变基因,让蘑菇不再那么容易腐败,节省了大量采摘和包装成本。

  不过,跟转基因技术一样,基因编辑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的人认为剪切、修改基因的行为存在出现失误的可能性,也就是脱靶效应。虽然目前还不进行大规模推广,已有许多人认为一定要马上建立专门的指导机构。

  跟前面几种相比,下面要说的冻干食品就贴近生活多了。大家常吃的草莓干、脆枣、秋葵干之类的零食,就是冻干食品。还有一些速溶饮料,甚至是方便面也都采用了冻干技术!

  冻干技术则是在真空条件下将固态水直接升华,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物理变化。大部分工艺流程都在零度以下进行,大幅度减少了对热敏性物质的破坏,保留了食物原本的色香味和营养物质。

  冻干食品还有许多其他优点。比如,它无需冷藏和添加防腐剂就可以长时间保存;这种食品拥有薯片、虾条的质地,却保留了水果、蔬菜的营养,可当作膨化食品的替代品,吃零食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有罪恶感啦。

  3D打印是近年来很热门的黑科技,它能用来打印食物吗?打印出的东西真的能吃吗?

  目前,这些可食用凝胶块边长为5毫米,打印出的寿司粗糙呆萌,但未来若能进一步缩小每个凝胶块,进一步丰富食品数据库,就能精细地打印出各种食物,甚至完美再现米其林大厨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