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概念和新技术不断在食品制造业领域里涌现,人造肉就是这里面之一。目前,人造肉可分两种,一种被称为大豆蛋白肉,主要用大豆蛋白制作而成,由于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健康食品;另一种则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在生物技术的指导下加工而成。人造肉口感如何?它们被端上餐桌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据联合国2017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世界人口数量将在2030年达到86亿人,于2050年达到98亿人,并在2100年增加至112 亿人。有预测显示,在未来的40年中,全球食品供应量还需增加70%。而人类获得肉类的传统途径——畜牧养殖业则将面临极大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模式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在将来,畜牧业发展将呈现“五化”的趋势,即科学化、科技化、集约化、规模化和智能化,同时变得更高效与高产出。但即便如此,受全球气候变暖、水源短缺和食物消耗增长等综合因素影响,未来仍将有数以亿计的人口可能面临饥饿的威胁。
那么,未来人类会吃什么肉?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正准备将实验室里做出的人造肉连同藻类、昆虫一起端上人们的餐桌。
科学家们认为,将人造肉端上餐桌能带来很多好处:一方面,人造肉可以缓解未来随着人口增长引起的粮食危机;另一方面,被人们当作肉类供应源的动物也会被“解放”;同时,因饲养等活动带来的动物疫病、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的滥用问题也会被解决;发展畜牧养殖业所需的土地和资源的消耗有望降低,一些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问题或将得到缓解。
由不可能食品公司开发的素肉汉堡已经在美国上市,这种素肉汉堡在外观、口感和气味上均与传统的牛肉汉堡相同。《华尔街日报》记者试吃了用这种“肉”制成的汉堡后表示,它不但在切开后能流出和真正的牛肉一样饱满的肉汁,咬上去还能明显感觉到肉类特有的筋道质感,味道则介于牛肉和鸡肉之间。
除了这种人造素肉外,美国硅谷的一家高科技食品公司汉普顿科瑞克宣布,其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研发的新型人造肉预计于今年在美国上市。据悉,想要制造这种人造肉,需先提取动物细胞,并将其放进含有糖类、氨基酸、油脂、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的东西的生物反应器中,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对其进行增殖,最终才可能在清洁和可控的环境下“生长”出不同的肉类品种。
通过细胞培养的方式从特定动物身上提取细胞,一来将不需饲养大量动物,无形中减少了因需喂食动物而产生的粮食消耗,能节约更多土地及水资源,减少能耗。二来细胞培养的过程也可以在一个更加可控的清洁环境中进行,因此能解决一些难以控制的食品安全问题。此外,细胞培养技术还能够大大减少对珍稀物种的捕杀,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还能有选择地生产在营养价值、风味等方面表现更佳的肉类产品,比如说降低肉中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也正因如此,尽管外界对新型人造肉观点不一,但汉普顿科瑞克公司有关人员表示,这类肉代表着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
由于畜牧业消耗大量土地和水资源,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人造肉的未来前景被众多投资人看好,比尔·盖茨和李嘉诚都曾对其投资。
据国外新闻媒体报道,出于环境和伦理方面的考虑,模拟动物肉类的高科技方法和不必伤害动物的人造肉技术正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食品加工巨头泰森食品公司最近宣布,他们将加大投资人造肉产业。
在这股人造肉浪潮中,泰森食品公司前不久宣布,他们将增加对超越肉类公司的投资,将去年已经持有的5%比例继续提高。超越肉类公司所生产的汉堡吃起来就像牛肉,但是原料还是植物。
目前,超越肉类公司已向超过5000家商店,超过4000家餐厅、酒店和大学食堂销售了他们的汉堡。新的注资将被用来提高生产量,预计将达到目前产量的3倍,从而满足日渐增长的“素肉”需求。
从简单的大豆制品开始,随技术手段的发展,现在的肉类替代品已经慢慢的变有未来气息。除了以植物为原料的素肉产品,对实验室培育肉类的研究也引起了慢慢的变多人的关注。这种替代品在本质上还是肉,只是生长于实验室中,而非取自真实的动物。随着实验室肉制品概念的盛行,不少研究团队都在继续创新,开发新的人工培养的肉制品。
目前甚至还出现了用微藻作为食物原料的概念。微藻富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的东西,并且在土地和资源利用方面是可持续的。
人造肉技术出现已久。2013年,首个人造肉汉堡在伦敦制成。其制作成本约为21.5万英镑,由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赞助。汉堡由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马克·波斯特研制而成,人们试吃后评价道:“口感和肉类十分接近,但没那么多汁”“吃起来和普通汉堡差不多”。
尽管许多人不会接受食用非天然肉类这一想法,但人造肉的存在也确实符合情理。将来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产品,其中一个必须靠宰牛才能得到,而另一个产品与它一模一样,但价格更低,并且既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也不会杀害动物。你会选择哪个产品呢?
大部分肉类加工的真实的情况是过程高度工业化,并且与我们对田园风光的想象相去甚远。人工培养的肉类能代替大多数用于快餐及其他领域的廉价肉类制品,让农民专注于生产牛排、分割肉等质量更高的肉类。
动物数量(主要是牛群)的减少将降低甲烷排放,还能保护森林不被寻找新牧场的农民破坏,比如在南美地区。消费者们能够最终靠少食用肉类做出一些贡献,这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健康,又能改善环境。但这种饮食上的习惯的改变需要靠转变思想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