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端午小长假的临近,国内生猪市场在5月下旬呈现出止跌反弹的走势,市场“翘尾”态势较为显著。然而,此前猪价重心曾连创阶段性新低,标猪均价跌破7.1元/斤。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月内标肥价差倒挂,中大猪压栏亏损风险加大,导致养殖端恐慌抛售增多,而需求端承接不足,二育也多以谨慎为主。在这种供强需弱的基本面下,猪价重心不断下移。不过,随着生猪购销节奏的变化,市场供应压力阶段性减轻,尤其是标猪出栏节奏减慢,同时屠企节前集中备货,下游市场订单增多,主流屠企开工率转强,标猪均价从14.17元/公斤反弹至14.43元/公斤,猪价呈现理性上涨的局面。但遗憾的是,此番上涨未能持续,临近端午,猪价又回归到“磨底”的走势。从供应端来看,去年5月份起,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逐月回升,且从机构调研了解,去年4月以来,样本以上猪企母猪存栏同比增幅达4.3%。理论上,接下来适重猪源供应水平仍较宽松。此外,前期养殖端散户以及集团猪企控重出栏,二次育肥滚动入场,使得市场中大猪出栏压力进一步加大,生猪市场面临“量重双增”的局面,供应压力依然较大。在需求端,端午小长假期间,受节日气氛烘托,餐饮和旅游消费有所改善,内销市场居民肉类需求增加,这对猪价有一定支撑。但与此同时,国内南北地区气温持续升高,肉类消费处于淡季,市场储存存在一定难度,下游贸易商多以缩量稳价为主,主流屠企也多以订单开工为主。因此,后市消费需求或将惯性回落,市场对猪源的承接能力也将转差。综合看来,在市场多空博弈的背景下,随着端午节日临近,屠宰场节前备货积极性逐步转弱。尽管月末集团猪企增量出栏计划偏少,购销有一定僵持局面,但鉴于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不佳,部分养殖户仍选择提前出栏标猪及中大猪,预计猪价将以波动下跌为主。
今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为14.39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04元/公斤,跌幅0.28%。全国均价已连续两日下跌,累计跌幅0.05元/公斤,为近5日最低价。高价区在广东,山东、福建、上海、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同比去年下跌1.55元/公斤,跌幅10.76%。5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同比增加1200万头,供应压力持续。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但二育(二次育肥)积极性不高,市场大猪供应增多。终端需求低迷,白条肉走货缓慢,屠宰企业开工率下降,部分企业缩量压价。
生猪期货价格持续下跌,若现货价格进一步走低,可能触发收储机制。短期内生猪供应充足,需求疲软,猪价或继续窄幅偏弱运行,局部地区可能因养殖户抗价出现短暂反弹。
综合来看,生猪市场呈现“供强需弱”格局,猪价延续下跌态势。供应端出栏量增加,需求端消费疲软,叠加期货市场超跌,短期猪价或继续窄幅偏弱运行。中长期需关注产能去化进度及消费季节性变化。
在国内鸡蛋市场,本月蛋价呈现大幅震荡走势。五一小长假期间,市场需求跟进不足,节后蛋价惯性下跌,产销市场蛋价一度跌至3.02元/斤。随后,随市场购销转强,下游市场短暂逢低补货,产销蛋价回升至3.2~3.27元/斤。然而,由于高温天气持续,鸡蛋储存难度较大,需求利好没有到达预期,养殖端供应压力依然较大,蛋价重心不断下移,5月24日产销市场蛋价触底至2.82~2.88元/斤,再创新低。尽管月末临近,节前市场存在少量备货需求,蛋价走势有所转强,但由于节前备货支撑有限,且市场中小码鸡蛋供应依然存在,蛋价上涨乏力。截至目前,国内产销市场蛋价维持在2.98~3.03元/斤,价格处于偏低水平,产区报价同比下降26.63%。
从供应端来看,目前蛋禽养殖成本价为3.1元/斤,蛋价跌破成本线,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振了养殖户淘汰老鸡的积极性。然而,下游市场禽肉消费较为惨淡,老鸡淘汰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气温升高导致产蛋率会降低,但国内经产蛋鸡存栏仍处于逐月增加的阶段,市场供应压力并未缓解,产销各环节去库存难度依然较大。此外,高温天气还增加了鸡蛋储存霉变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各环节降价出货的心态。
在需求端,端午节临近,节前下游市场集中备货基本完成。虽然餐饮和旅游消费需求有望改善,内销市场需求或有所提振,但受高温天气影响,市场补货依然谨慎,贸易商避险情绪明显。
综合来看,当前国内产销市场仍面临供需错配的局面,叠加南方销区梅雨季节的到来,预计蛋价重心仍有下降风险。不过,考虑到养殖端已经面临亏损,后市蛋价下降空间或将有限。
家禽市场整体表现低迷,肉鸡、鸡苗、肉鸭、鸡蛋价格均维持弱势运行。供应端整体充足,需求端消费疲软,导致价格缺乏上涨动力。养户需关注夏季高温对家禽养殖的影响,以及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市场的冲击,合理的安排补栏和出栏计划,避免盲目压栏;加强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
受美元价格走低的支撑,大豆价格会出现上行,但中西部地区天气条件良好播种进度较快,制约大豆市场的涨势,CBOT大豆期货收盘在窄幅区间内互有涨跌,其中基准期约收高0.2%。受美盘大豆走势影响,今日连盘豆粕低开高走,截止收盘主力2509合约收2968元/吨,涨15元/吨,涨幅为0.51%。今日全国豆粕价格普遍小幅上调,其中营口贸易商2980元/吨;北京贸易商2930元/吨,涨20元/吨;天津贸易商2920元/吨,涨30元/吨;青岛油厂2960元/吨,涨10元/吨;泰州油厂2880元/吨,涨10元/吨;泉州油厂3070元/吨;东莞外资油厂2910元/吨,涨10元/吨;北海油厂2910元/吨,涨10元/吨;周口外资油厂3000元/吨,涨20元/吨;西安油厂3030元/吨,涨10元/吨。目前国内正值巴西大豆到港高峰,巨量的大豆到港通关后补充油厂库存,在供应充裕的情况下工厂开机率增加至偏高的水平,豆粕压榨数量出现非常明显的攀升,但仍处于同期偏低水平,限制了豆粕价格下行的幅度。豆粕近期继续向供应宽松转变,预计豆粕价格持续处于震荡偏弱走势。
3、晓鸣股份出资10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 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展非笼养蛋品业务。
4、牧原股份冲刺“A+H”!生猪出栏量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 最近三年分红116亿元。
为更好贯彻落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全区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评估的通知》(桂农厅办函【2025】85号)、《桂林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全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评估的通知》文件精神,桂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格外的重视,周密部署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评估工作。
5月19日至23日,桂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业方面技术骨干对全州、资源、龙胜、阳朔、临桂5个县(区)做评估,其他县(市、区)自行开展评估。本次评估工作主要围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情况、家畜布病防控落实情况、动物疫情应急管理落实情况开展,采取查看工作台账、随机查验相关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方式来进行。共抽查44家规模养殖场、108家散养户的170份猪血清、100份牛血清、50份羊血清、335份鸡血清、175份水禽血清用于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评估。
此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情况评估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桂林市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防控措施落实详细情况,为桂林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市始终致力于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的创建工作,已有扬翔、温氏、史记、汉世伟、农垦西江等养殖企业取得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养殖小区资质。截至目前,我市通过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8个;自治区星级净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等33个,共通过各类动物疫病净化场41个,动物疫病净化业绩居广西前列。
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近年来,宁明县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一直在优化调整畜牧产业体系,通过加强技术培养和训练,提供防疫知识普及服务等措施,利用山地资源推广生态散养模式,全力发展黑山羊养殖,帮助村民走上致富“羊”光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如东安乡洞品村返乡创业代表郑德春,2022年从接手父亲20只黑山羊起步,通过科学繁育和散养模式,实现规模快速扩张,2025年春节期间,出栏了70只羊,收入10万元左右。
如城中镇下州村黑山羊养殖大户张建强,2019年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的帮助和支持下,建起黑山羊养殖场,年养羊收入五万多元。
近年来,宁明县通过优化“生态养殖+技术赋能+品牌营销”的发展路径,推动黑山羊发展成为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今年一季度,全县黑山羊存栏1万多只,同比增长6%;存栏100只以上的黑山羊规模养殖场达到37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